ls160为十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,同步就是要受到时钟信号的控制——清零和置数,附加功能有进位输出端、置数端、清零端,还有置数输入端状态输出及时钟信号端口,其余端口暂可不用。那么根据以上端口可以利用反馈置“ 0”反馈复位)实现。
用74LS160设计一个24进制计数器,需要片74LS160,当计数到23时,十位为0010,个位为0011,取十位和个位中的3个为1状态的输出端,接到3输入与非门74LS10上,产生置数信号,加到两片74LS160的置数端LD上,两片的初值输入端全接地就可以了。你的原图太小了,用来修改,不太清楚。
设计思路: 74LS160是10进制计数器,要做成16进制计数器,先要做一个比16大的计时器。这里用两片74LS160接成一个100进制计数器,再通过置0法实现16进制计数。
ls160是十进制计数器,用两片级联就可以组成两个十进制计数器,只要改成51进制就可以了。***用反馈清零法,当计数到51时,产生 一个复位信号,使两片计数器回0,即可以完成改制了。虽然利用51产生复位信号,但是不会看到51,宏观上看到的是到最大数50就回0了。
这是初始值为1的7进制计数器,利用置数法,计数到7时,将Q2Q1Q0接到与非门,产生一个置数信号加到LD端,而预置数端将D0接VCC,D3D2D1都接到GND。
ls160就是十进制计数器,直接做十位和个数计数器,两片***用级联进位就行。再利用95产生复位信号,用于十位和个位清零,就是反馈清零法。但最大数还是94。仿真图即逻辑图如下,其中数码管显示部分可以省掉,用数码管是为了看计数的结果。
在探讨51单片机入门实验中的蜂鸣器和数码管实验时,我们需把握实验的核心原理和步骤,以深入理解单片机的硬件和软件控制机制。蜂鸣器实验旨在展示如何驱动蜂鸣器发声。蜂鸣器内部包含压电元件,其发声原理依赖于电源电压和频率。51单片机的IO口驱动能力有限,因此通过三极管将电流放大以驱动蜂鸣器。
在Proteus仿真中,51单片机连接蜂鸣器和数码管的方式如下:数码管的连接:段码:数码管的段码一般接51单片机的P0口。P0口适合作为数码管的段选输入,因为它可以直接驱动多个LED段。位码:数码管的位码可以接在51单片机的任意IO口上,具体选择哪个IO口可以根据电路设计和编程的方便性来决定。
初始化数码管,使Y6C=1,Y7C=1,即Y6=0,Y7=0。根据74HC138输入输出表,当C=H、B=H、A=L时,Y6=0,Y6C=1;当C=H、B=H、A=H时,Y7=0,Y7C=1。控制数码管显示数字2。
首先,需要配置数码管的引脚连接。数码管通常有8个引脚,其中7个用来显示不同的段,另一个引脚作为公共端。连接数码管时,确保引脚与单片机的相应引脚正确连接。接着,编写程序代码,控制数码管显示。可以使用循环结构,依次显示0到9。在每次循环中,将相应的段点亮以显示当前数字。
根据你的代码,我画出了仿真图,和修改后的程序在附件中。楼主可以自己改成单个显示的,有问题请追问。
在编写一个单片机程序,实现数码管循环显示0到9的数字时,我们需要使用单片机寄存器相关的文件和具有空指令的文件。在程序中定义了一些宏,用以简化代码。例如,用uchar来替代unsigned char,用uint来替代unsigned int。接下来,定义了一个名为DSY_CODE的数组,用于存储数码管显示0到9的段码值。
因你没有给原理图,所以,画了一个仿真图,一位共阴数码管接在P0口,组成静态显示电路,每个数字显示0.5秒,***用定时器T0定时来实现。仿真图如下,请及时***纳。
在编程中,数码管的扫描显示是一项常见的任务。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,用于在数码管上从00到99进行循环显示。代码结构如下:首先,我们定义了一个循环,从0到9。在这个循环中,我们依次将左侧的数码管显示为当前循环的值,然后将右侧的数码管显示为当前循环的下一个值。
关于数码管设计实验和数码管实验报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数码管实验报告、数码管设计实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。
上一篇
黄浦区智能数码相机供应
下一篇
免税数码相机